• 联系我们
  • 地址: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
  • 电话:159116031100
  • 传真:027-68834628
  • 邮箱:mmheng@foxmail.com
  • 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- 鞋子百科
  • 与书作伴其乐融融鞋子百科
  •   张继红在整理书架上的书。

      教育巷与和平巷转角处的小书店有些年头了。“老淮北”熟知书店的名字和书店老板独特的“长发造型”。

      附近的老少街坊最熟悉不过的是书店依然紧凑的“蜗居”格局。

      书店的名字叫“文友特价书店”。招牌的上方,用繁体字赫然写着“阅读时代”四个字,似乎意在提醒人们阅读的重要。

      小店人气不错,每天,过往的市民经过书店多会驻足,进店里浏览或翻上两下,和店主唠上两句。

      “读书是福,抽空看看书不错。”这两句他作为招牌用的句子,曾经在十年前刚创办的《淮北晨刊》读书版上,被编辑用作大标题。记者留意到的书店的对联显然又经过了店主的加工,成为“读书是福”的加强版。左联:生活充溢书香,右联:人生何其富丽。横批:读书是福。

      闲聊就从这开始了。

      与书作伴,以文会友

      张继红曾在市供销社工作,是个书迷。稍有闲暇,就会看书。手边的读物多是文史与百科。他常说有大把的时间看书是最奢侈的享受。

      然而张继红与书的不解之缘是从他开始的。

      2000年,市供销社解体,二十多岁的张继红毫不犹豫地冲着自己的喜好,开起了书店。“小时候,《钢铁是怎样的》《约翰克里斯多夫》这些书对我影响很大,尤其奥斯特洛夫斯基关于人生应该怎样度过的名言,成了我人生的座右铭。后来好书越来越多,但看书的人越来越少,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,我总觉得书应该成为更多的人的支撑。”起初的“文友书店”坐落在如今古城的蓝宇广场附近,后来因地段开发,张继红带着自己的书,落户教育巷。 教育巷的面多是衣服和鞋子,书店坐落其中,大有“例外”之感。过人都好奇地张望两眼,爱书者很快就来了。退休老人,上学的孩子是店里的常客。“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”,文史、地理、百科全书,聚集当下热卖书籍。每有新书进来,张继红都会很兴奋,享受着在新书里的“浸泡”,经过自己的品读鉴定,他会把自己认为不错的书选入“新书推荐”立在店口。

      时而,他也会陪孩子们翻翻漫画,与孩子们一起享受漫画中的精彩瞬间。那时,《灌篮高手》《机器猫》《七龙珠》等流行漫画影响了许多80后的梦想,附近学校的学生放学后经常来文友书店串,把这里当成课外读物的“根据地”。为了方便小书友看书,张继红在店里准备了些小板凳,周末,一些孩子在这里一坐就是一下午。 面对自己一手经营的“家园”和川流不息的书友,张继红渐渐感到自己的价值。在经营书店的过程中,他结交了许多文友,有文友来访,他不仅大折扣出售,还送书。

      有一个原来在市一中上学的男孩,考上大学后每逢假日还来他的书店 “淘宝”,后来工作去了南京,回到淮北还要来店看他。还有一些文友,经常在他的小店里促膝长谈,有时直至深夜。还有让张继红的一个爱书老人老人每天送孙子去一小上学,然后就来到他的书店,到了放学时间,老人离开书店去接孙子,就这样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他们成了朋友。去年,老人的孙子上了大学,老人特地来告诉张继红,是文友书店里的书,让孙子学到很多东西,也让他的退休生活有了意义。

      我不是个合格生意人,但我适合卖书

      然而,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图书市场走进了冬季,实体书店式微,经营走低,不少民营书店改头换面,做了别的买卖,下来的书店多为经营教辅用书。

      面对铺天盖地、火爆销量的各种考试教材和巨大的获利空间,张继红有些疑虑,甚至有些抵触,他觉得“闲书”的角色不可代替,一些优秀的课外书,是人类的经典,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人生。“如果我这里也变成教辅,那文友和孩子们就少了一块福地啦!”他传统图书还会有市场,物质至上的年代,生活同样重要,只要自己还能够维持基本生计。

      但生计难维。

      店面房租日益上涨,的流行,书店生意受到了多重打击,张继红落入经济的窘境。2007年,在好友的劝说下,张继 红打算在书店的隔壁开一家熟食加盟店,可他并没有关闭书店的念头,而是设想用熟食店赚到的钱以做书店的经济后盾。

      计划总是很饱满,理想总是很丰满。

      张继红带着自己的积蓄去了调查餐饮业,一走访,面对各种加盟项目,张继红有些拿不定主意,踌躇间走进了一家书店,看到了坐在书店里的读者与熟悉的“伙伴”,心中的立马点燃,他购置了一批新书离开了京城。

      “让我把钱花到哪我都有点不爽,花在书上,真是没二话。”张继红的行为让亲朋好友大跌眼镜,朋友们纷纷他尽干赔本买卖,“经济危机”时如此举措,让一些人更觉得不可理喻。

      2010年,张继红在自己书店里结识了一位周姓先生,周先生是一经营保健品的 高层经理,二人话题投机,周先生发现张继红有一些销售天赋,并想让张继红涉足此销售领域,并表明前途可观。于是张继红便边干书店边参与销售,掘得人生的第一桶黄金。张继红曾多次感叹,做什么都比我这书店“来得快”。

      可是时间长了,张继红又找不到感觉了,大量的精力被占用,不能时刻看着书的感觉让他有些失落,“每天必须挤出点时间去店里看一下,不然觉得有些空荡。”不久,张继红便退出了保健品的销售,他用赚的钱打理了小书店,为书架上增添了新货,继续专心经营自己的书店。

      这样想搞点别的经营的事情发生不止一次,但是最终回到自己书店的感觉是最棒的,张继红说,“最开心的时刻还是天天看着店里面的读者,聊着各种书的话题。”

      我是个有福之“夫”

      图书市场日益惨淡,这些年买书的人显然少了很多。

      “但是看书的天天有,只要别饿得吃不上饭,守着这个小店,有人陪我看书、聊书,也是不错的事。”就这样,店主张继红与他的“文友”在书店有了十二年的交情,让他最难忘的是这些年看过的好书,交过的好友。

      “这么多年了,不少朋友还记得咱这个小店,还记得我。”2012年的一个夏天,雷雨交加,张继红正要关打烊,忽然来了一位中年男子,张老板仔细端量之后,认出是之前店 里老书友,便慌忙引宾上座,叙旧间,才知道老书友工作调动到上海已有多年,此次回淮北探亲,特意拐来书店转一趟。老书友说,“淮北有两样让我很留恋,一个是羊肉汤,一个是文友书店。”张继红今年36岁。他告诉记者,做自己喜欢的事本身就是幸福,不在于钱挣得多少。在一个喧嚣的拜金的时代,人人都活得匆忙,能够静下心来读书是福。“书中自有黄金屋”,张继红说这句话是真理。

      如今,最让张继红感到自豪的是,自己的儿子作文写得比较出色,经常在班级 里被老师作为范文讲评。更让张继红吃惊的是孩子四年级的时候,就能写下三国里所有人物的名字。近水楼台,耳濡目染。经营图书的这些年让自己的孩子成了最大的受益者,“这也是我的福气。” 张继红说。

      2013年3月底的一天,记者和书店老板张继红一人一个小板凳,坐在教育巷与和平巷拐角处的一个小店里。蜗居的小店光线有些暗,看着前匆忙的人流,小店主张继红说:他的理想是有了钱,扩大他的书店。

      □见习记者 李甲子 摄影报道

      【责任编辑:徐琎】